2月20日,黔江区普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左)给选购农机的村民介绍操作方法。特约摄影 杨敏\视觉重庆
2月20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为助力春耕生产有序开展,今年我市将投入100万余台(套)农机具,包括各种植保无人机、小型播种机、大型整地机等智能化农机装备,大力推进“农机换人”,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全力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
这几天,永川区南大街街道谭家坝村,春耕正忙。“不好意思,这段时间合作社内的机手都派出去了。”当天上午,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负责人周元贵接到好几通联系农机春耕的电话,他只能婉言谢绝。今年春节开工以来,该合作社10余名机手“兵分五路”,前往该区仙龙、吉安、来苏、宝峰、南大街5个镇街进行代耕。
管春是仙龙镇太平桥村的种植大户,今年承包了2000多亩地种植水稻。“多亏了这些机手,现在一半以上的田已经耕完,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1000多亩地10多天就能耕完。”管春说。
“现在耕地的效率比以前高太多了,过去用手推式微耕机耕地,一天最多也就耕6亩地,现在一天至少能耕30亩。”圆桂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手梁金龙说,“用旋耕机耕地,又快又好又省钱,平均每亩只收费80元,用牛耕的话,一亩至少要收200元。”
“以前合作社的机手人数是现在的两倍,但耕地效率却只有现在的1/5。这是因为当时机器根本开不进田,无法使用履带式旋耕机这种大型农机。”周元贵介绍,镇上的3万多亩农田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大型农机能开进田间地头作业,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
同一时间,在合川区云门街道凤林村的水稻种植基地里,凤天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工人们正操作着全自动旋耕机在水田里翻田。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有全自动旋耕机等1万多台(套)现代农机投入备耕一线,能够帮助全区七成以上农户平整稻田。
在潼南区琼江种业基地,智能化的现代播种方式让人叹为观止。“使用潮汐式智能物流苗床后,每小时可精准完成800穴盘播种,播种后种子被送入温度、湿度精准控制的催芽室,出芽率高且发芽快,效率是传统人工的10倍。”种业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得益于这些智能化农机装备,目前该基地已累计出售辣椒苗、丝瓜苗、西瓜苗约1000万株。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抢抓农时,确保春耕生产有序,今年我市将投用耕地整地机、播种机等农机具100万余台(套),其中大中型农机具1.4万余台(套),相比去年增加了1000余台(套)。同时,为提高粮食单产,今年我市还将鼓励部分区县引进精准播种机,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
为有效解决春耕生产劳动力紧缺问题,今年我市积极支持发挥近5000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推行代耕代种代管服务,并调配作业机具开展跨区作业,预计今年春耕服务面积将新增100万亩以上。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