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花垣松桃连,网络世界一线牵。边城儿女话安全,阿妹阿弟听我言。陌生链接莫乱点,个人信息要保全,不明网站要看清,账号密码莫轻信,网络谣言莫传播。”
日前,在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微宣讲活动现场,宣讲员一口带着方言的网络安全顺口溜,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去年9月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微宣讲活动,各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力求让活动更有料、宣讲更走心。截至目前,活动已开展5000余场,覆盖110余万人。
网络安全融入生活故事
用“身边事”传递“硬”知识
“近年来‘骗脸’事件频繁发生,不法分子诱骗儿童用亲人照片解锁智能门锁、手机。在场的爸爸妈妈注意,影像资料莫随便上传哦。”去年9月,在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千人万场”网络安全进基层宣讲第一课现场,重庆市网络安全宣讲团代表胡婷幽默风趣的宣讲,令参与的“学生”们在欢笑中深思。
如何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把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学到心里去?胡婷一直在思考,她精心准备宣讲稿件,将网络安全知识融入生活故事中,活用生动有趣的比喻和图像来解释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将防火墙比喻为家门的锁,将病毒比喻为小偷等,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深度伪造”搬上宣讲台
“高端诈骗”危机就在身边
去年12月,在大渡口区天安数码城党群服务中心,一名由图片生成的AI女孩,通过屏幕和大家对话。
视频中的女孩或微笑或哭泣,向大家表达,自己不希望被用于欺骗他人、不希望变成虚假网红受人欺负、不想让真实世界中还未长大的自己信用破产。
“确定这不是真人吗?她眼泪流下来的瞬间,我真的分辨不出来真假。”“很难想象这是用一张幼童图片制作出来的,不仅跨越时空,还能与人对话。”宣讲现场,听众们忍不住议论纷纷,也因此对DeepFake(深度伪造技术)记忆深刻,有人甚至悄悄拿出手机,现场删起图片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度伪造这项技术的门槛和成本已降低到任意一个普通网民都可使用,而社会大众还没能意识到其中的危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度伪造涉及的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煽动恶性舆论等相关网络安全问题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是人们防范意识薄弱、心存侥幸,认为这种“高端诈骗”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将深度伪造搬到宣讲现场,就是要提醒大家,网络安全问题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网络安全成“开学第一课”
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大学生如何预防诈骗陷阱?最重要的是消费要理性,不要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针对金融产品真伪的辨别,我送大家一个知识锦囊:‘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四不要’就是不要轻信不明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打开不明网络链接、不要轻易汇款转账。”去年9月,在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微宣讲成了同学们的“开学第一课”。
市委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千人万场”网络安全微宣讲进基层活动,是我市网络安全改革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网络安全常态化宣传,传播网络安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理念,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活动品牌。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聚焦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安全风险,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网络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等宣讲活动,携手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