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和专家一起读报告——高质量答卷增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信心和底气

发布时间:2025-01-20
2025-01-2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里这些话暖心又提气

“背篓专线”“扁担轮渡”彰显城市温度,“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让幸福“出圈”。

促进人才引育提质增量。让各类人才创新无限、创业无忧、创有所成!

政府要为企业搭把手、助份力,让重庆成为企业发展的福地、投资兴业的沃土!

做靓“新重庆·新渝商”工作品牌,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支持企业家以“十年磨一剑”的专业专注,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把企业群众的“吐槽点”作为改进工作的“发力点”。

突出“民呼我为”,聚焦“急难愁盼”,尽心尽力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2024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万亿元、增长5.7%。”在市人大代表、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看来,政府工作报告蕴含着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成色,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信心和底气。

彭国川说,量增的背后是质的跃升,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持续增强。尤其是,重庆工业经济“主引擎”作用凸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和先进材料等引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动力增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内陆开放的枢纽作用彰显,改革攻坚的内生动力增强,以数字化引领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破解。

“报告明确了2025年主要预期目标,大家都认为‘跳一跳够得着’。”彭国川认为,这种信心和底气,来源于重庆经济持续向好的宏观环境、韧性和潜力:新的一年,国家政策红利将持续叠加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下,一系列新投资正转化为新的增长点,新经济新模式正在孕育,新动能正在持续积累,近期国家存量政策持续释放和增量政策相继实施,旧瓶颈正实现新突破。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锚定关键节点和重点工作,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不断提升重庆在西部地区首位度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抓好今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时,首先对‘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了系列部署,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鲜明态度,也是对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的细化落实,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高健表示,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各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重庆在西部地区的首位度、服务全国大局的贡献度。

具体来看,一是聚焦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深化“三中心一走廊”建设,推动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加快实施2025年度川渝320个共建重点项目;

二是聚焦全方位扩大内需,用好“四个一批”机制推动市级重大项目建设放量,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是聚焦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星级”楼宇;

四是聚焦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大力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

关键词:内陆开放

把重庆外向型经济各方面优势转化为发展实绩

重庆海关关长、党委书记谢斌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在服务国家向西向南高水平开放中培育新优势。重庆海关将紧紧围绕支持重庆做实“两大定位”,努力把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各方面优势转化为发展实绩,助力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

一是深化国际国内开放合作。对外,在海关总署授权下,全力建设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发挥“中国—东盟海关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联络员机制”作用,持续深化与新加坡、波兰等国家海关间合作,推动重庆与世界更紧密“链接”;对内,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直属海关协作机制牵头作用,加强与兄弟海关协同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持续释放开放平台效能。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完善“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等外贸新业态提质增效,探索更多创新举措,推动7大综保区协同创新、差异发展。

三是支持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落实好海关总署出台的两轮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举措,全力推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支持“东盟快班”、重庆港扩大开放和江海直达船舶运输,集聚通道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有力有效助推重庆由内陆港变成前沿港。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传递“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改革决心

“改革是推动重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的主引擎。”市人大代表、秀山县委书记马文森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在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上实现新突破,传递出市委、市政府“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决心。在他看来,报告对依靠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的意图非常明显,应积极落实报告关于推动改革的各项部署,谋划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具体抓手。一是要围绕增强国企竞争力抓改革。积极探索推进国企市场化转型改革,组建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提高国企依靠市场竞争获得业务资源的能力。二是围绕提高资源配置力抓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健全服务体系,招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秀山,推动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三是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力抓改革。聚焦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主轴”和“141”基层智治体系,推进数据归集共享、应用上线贯通实战,加快推进数字重庆基本能力建设,以数字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提升城市承载力。“秀山将持续突出数字重庆建设和重点领域改革‘双轮驱动’。”他表示,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谋划推进一批具有秀山辨识度的改革成果,为重庆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贡献秀山力量。

关键词:超大城市治理

突出“大综合一体化”和数字赋能两大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市要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创造新经验。”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奎表示,作为牵头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部门,2025年,城市管理部门将突出“大综合一体化”和数字赋能两大关键,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上展现新作为。“报告明确,要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让城市功能更完善、环境更宜居、生活更美好。这无疑为我局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李春奎说,市城市管理局将充分发挥城市治理委员会“统”的作用,构建市与区县高效联动治理机制,完善规建管治运一体闭环协同治理体系,落地实施2025年中心城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实施方案,带动市域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增强;加强“水电气讯路桥隧轨”等设施感知资源建设,加快构建泛在实时的“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感知网络;制定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突出AI赋能城市治理。同时,深化拓展超大城市治理风险清单管理,强化城市道路塌陷、地下密闭空间安全整治;实施中心城区缓堵促畅攻坚行动,提升市民出行便捷度;实施全域城市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启动“百路千巷”提升计划,实施200条道路综合整治、100公里城市绿道、1000条背街小巷治理提升;办好流动摊贩潮汐摊位、“渝城护学”“渝城助医”、口袋公园等群众身边事。

关键词:城乡融合

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新路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在推动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发展上探索新路子。2025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精神,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表示。

一是迭代实施乡村振兴“四千行动”,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打造新时代“巴渝粮仓”;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工厂”等新形态,构建“土特产”品牌体系;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加大对重点帮扶地区支持力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探索研究建立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体系。深化村庄规划治理改革,力争巴渝和美乡村达标覆盖率达到60%。

二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深入推进“强镇带村”,实施场镇更新行动,探索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能改革;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序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体系化构建农村资源资产价格发现、价值实现及资源分配机制。

三是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提升农村饮水质量专项行动;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组建市县乡三级农合联,建设三级为农服务中心;构建“邮运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关键词:生态环保

打好“九治”攻坚战展现生态治理新作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上实现新作为。这为新一年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奋进方向。”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表示,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锚定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10周年等重要节点,以“九治”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余国东介绍,“九治”攻坚战以治水、治气为牵引,还包括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等,力争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展现新作为。

如何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体包括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网络建设,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完整性。以及加强川渝生态环境联建联治,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余国东表示,在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中,重庆将推进国家深化气候型城市建设试点,持续开展近零碳园区、公共机构等系列试点。此外,实施综合性产业园区、生物制药产业园区建设项目取消环评审批试点,打造以电镀产业园区为载体的重庆电镀行业绿色产业标准。

新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还将建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长效机制,推进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改革创新,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美丽重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关键词:文化旅游

加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标志性成果

“重庆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消费市场广阔、城市口碑一流,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市政协委员,市文化旅游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表示,群众对高品质文旅需求的空前旺盛,要求我们创新供给更多高质量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正逢其时。刘晓年说,新的一年重庆全力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标志性成果。合力创建文化和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川渝文旅统一大市场。二是串珠成链培育世界级文化旅游名片,重塑“两江四岸”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建设渝西地区、渝东南新城主客共享游憩带,着力实现“水陆空天网”一体化立体发展新格局。三是焕新升级塑造优质文旅产品。升级打造红色旅游高地,创建一批世界级、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四是深入推进多元融合业态创新。持续开展“渝味360碗”美食推介活动,鼓励多种业态创新发展。五是培育壮大优质多元市场主体。力争到2027年全市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达到20万家,规上企业达到1500家,文化产业、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到5%。六是持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借重庆承办第14届中国艺术节、成立澜湄国际旅游组织等国内国际重大活动契机,提升打造西部演艺集聚区。七是有效提升文化旅游服务管理效能。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中心城区覆盖30%,建设“2小时重庆”交通圈,保持“最宠游客城市”殊荣。

关键词:高品质生活

推动打造小型智慧体育公园

“报告对2025年工作的谋划,站位高、立意远,思路清、目标明,谋划深、落点实。报告中的许多话暖心又给力,催人奋进!”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川洋表示,作为基层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她注意到,报告提出,要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取得新成效。当中还特别提到,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教融合改革和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展赛事经济,全力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

渝北区制定了体校转型“活起来”、竞技体育“强起来”、全民健身“动起来”、体育设施“立起来”、体育产业“兴起来”5大计划,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健身设施、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科学的健身指导等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除了每年持续对公共体育设施进行新增和提档升级,今年,还将推动打造小型智慧体育公园等,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健身需求,为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提供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