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请假来重庆看脱口秀,顺便再看一场‘舞剧天花板’。”2024年12月29日晚,匆匆检票进入施光南大剧院的潘涛,甚至还拖着行李箱。在大厅里抬头看了看剧场用于宣发的巨幅海报之后,他和同行的友人商量着行程安排,准备看完1月3日上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再返程甘肃。当晚,呼兰脱口秀专场重庆站的演出在这里进行,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呼兰脱口秀专场重庆站的演出现场,气氛热烈。记者 周双双 摄
而同样的热烈,也发生在重庆大剧院和国泰艺术中心,2024年12月24日,重庆大剧院上演了保加利亚瓦尔纳国家歌剧院乐团维也纳歌唱家新年音乐会;2024年12月26日,国泰艺术中心上演了意大利里米尼乐团2025歌剧之夜新年音乐会。两场演出观演者众,后者甚至早早售罄,大家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聚在一起,品味艺术的魅力。
事实上,过去一年,重庆文艺演出市场持续繁荣。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梳理发现,重庆大剧院全年演出600场,超过50万人次观演;重庆演艺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包括施光南大剧院等在内的7个剧场,提供了2560场次演出;国泰艺术中心则为市民带来近300场演出活动。
精彩纷呈的演出不仅丰富了市民精神世界,也为城市增添文化温度,甚至对其他城市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吸力”,带动文旅、交通、食宿的联动消费。
引进来
高雅艺术、流行文化交融为市民生活的一抹亮色
交响音乐会上,乐声悠扬,从激昂澎湃到轻柔婉转,带领市民领略古典音乐魅力;芭蕾舞剧演出里,舞者身姿轻盈,用灵动肢体讲述动人故事,让观众沉浸于高雅艺术殿堂;巡回演唱会中,粉丝跟唱互动,用热情点燃城市夜晚;脱口秀表演则幽默风趣,让市民在忙碌之余放声大笑,释放压力……无论是高雅艺术还是流行文化,都共同构成了市民文化生活的一抹亮色。
民族舞剧《红楼梦》首度来渝连演4场,场场爆满。受访者供图
2024年7月13日—15日,民族舞剧《红楼梦》首度来渝并在施光南大剧院连演4场。“之前西安、成都等场次的票我都没抢到,最终在重庆如愿看到了这部剧。”“一直特别关注国产舞剧,能够抢到这次的票属实幸运。”“无论表演还是灯光、舞美,都太值得了,果然是我的‘梦中情剧’。”……记者至今仍记得置身于剧场大厅时,耳边传来的各式各样的声音,一个个“抢”字,也道出了这部剧的受欢迎程度,开票当日仅用时3分钟,5000多张票就全部售罄。
被粉丝亲切称为“法扎”的法语原版音乐剧《摇滚莫扎特》来渝演出时,同样一票难求。该剧于2024年10月17日—20日在重庆大剧院连演
《摇滚莫扎特》演出剧照。受访者供图
2024年11月底,国泰艺术中心更首次举办芭蕾艺术周,6部经典芭蕾舞剧连演,让市民感受不同国度的艺术之美。
“去年一整年,看了《惊梦》《只此青绿》《日出》《陈三两》等剧目,临近年终还听了一场新年交响音乐会。”市民范卿表示,剧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剧目供观众选择,也让自己的闲暇时光多了些文化味儿。
走出去
传统艺术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
本土传统艺术也在传承创新中焕发生机。川剧“走出去”,走出重庆,走到厦门、宁波、上海、合肥、南京,让川剧这张极具重庆辨识度的文化名片更加响亮;京剧“活起来”,不仅融入现代元素,更直接以天地为帷幕、山水为舞台,与观众零距离互动;杂技魔术表演则在传统文化中取材,勾起市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个个“渝字号”舞台文艺精品,不仅覆盖了重庆市民,也俘获了其他省市观众的心。
2024年,重庆大剧院原创品牌江畔音乐会再次“上新”。这一次,传统戏曲登上了舞台。2024年4月到5月间,在两江
“国粹之美”·渝夜京韵江畔音乐会上,市民穿上戏服体验。记者 周双双 摄
作为忠实的戏曲粉丝,陈欣一场不落。“吹着江风,一边欣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璀璨霓虹,一边感受传统国粹的魅力。在那一刻,传统文化与繁华城市得以融会贯通、交相辉映,令人沉醉。”
2025年1月2日上午,重庆杂技艺术团演员焦露蓉正在排练厅忙着练习空手出花,她将于1月中下旬携魔术《天女散花》前往河南周口,参加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的录制。尽管2024年焦露蓉和《天女散花》已经相继在沈阳、武汉、北京等地上演,空手出花的技巧动作台上台下已经练习了上千次,但焦露蓉仍旧认真地重复着练习。
《天女散花》演出剧照。受访者供图
2024年6月,由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联合打造的原创魔术精品《天女散花》,以排名第一的成绩,摘得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魔术·滑稽比赛最高奖——“金菊奖”金奖。“与传统认知的魔术表演不同,《天女散花》除了技术上的展示,更多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赋予魔术表演中的漂浮、消失、转移等技巧以情感,也多了几分文化自信的意味。”焦露蓉说,这也许是《天女散花》获得赞誉的重要原因。
而在重庆,不断突破、不断走出去的又何止京剧、杂技。202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由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三度梅”艺术家沈铁梅领衔主演的《江姐》,首次造访闽、浙、沪、皖、苏五省市。整个行程历时20多天,辗转3300多公里,累计演出10场,每到一处,都收获了专业人士和观众的赞赏声。
沉下心
丰富演艺生态剧院这么干
而在演艺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剧院作为核心阵地,也正积极探索多元路径,以丰富演艺生态。
“2024年观演需求一般叠加了出行和旅游需求,演出消费与其他品类消费相结合,全国演出市场呈现上升态势。”在重演股份相关负责人看来,2024年重庆演出市场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具体来说,演出产品供给层次丰富、形式多样;剧场、演艺新空间、户外演艺多品类联动,丰富了夜间消费场景;尤其是大型演唱会,深度激活各地文旅资源,持续发挥跨
“为此,我们在引进剧目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项目本身的艺术品质,除了具有成熟商业价值的《红楼梦》《只此青绿》以外,也挖掘《平如美棠》等具有原著基础、有潜力的市场新作。”该负责人介绍,对于爆款剧目一般会提前一年进行对接沟通,比如为了让重庆观众能看上《红楼梦》,施光南大剧院甚至进行了舞台改造。
《平如美棠》演出剧照。受访者供图
“考虑到观众群体结构发生变化,欣赏喜好也有所改变,从2023年起我们就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重庆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剧院以演出内容为核心,以观众服务为焦点,尽管2024年的演出场次相较2023年有所减少,但这是剧院沉下心来创新内容、适应市场发展的过程。
该负责人认为,如今重庆观众已经非常成熟,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也具备一定的鉴赏力,引进更多、更好、更新的演出项目组成艺术的饕餮大餐,让观众根据喜好各取所需,成为剧院的核心追求。据了解,过去一年,重庆大剧院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进行了诸多尝试,比如持续坚持市民开放日、打开艺术之门等普及活动;在演出候场期间增加了趣味游戏活动“交友局”;为赶着看剧来不及就餐的观众免费准备“能量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