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小学课后服务惠及300余万学生

发布时间:2024-12-26
2024-12-2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2月25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根据2024年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现‘5+2’全覆盖,全市参与教师达20万人以上、学生达300万人以上,对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保持100%覆盖”的要求,截至目前,课后服务全市参与教师20.8万人、惠及学生303.9万人,课后服务对有需求的学生保持100%全覆盖。

如何保证课后服务内容的质量?课后服务如何更好地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市教委相关负责人。

问:我市如何落实“双减”的决策部署,推进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答:一方面,我市认真落实教育部工作要求,市教委积极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工作文件作为行动参考。

另一方面,聚焦校内外减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卓越课堂3.0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在校内学得好、学得足。推进各区县全部建立校外培训专门监管机构,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对区县的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全市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1539家,压减率达99.61%;建立作业公示和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教学诊断的能力和水平;着眼民生需求,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学生或教师走班方式,开设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益智活动等课程,促进学生回归校园、教育回归初心。课后服务从“无”到“有”,从“有”转“优”,不断向课后服务品质化、特色化提升。

问:下一步,关于巩固课后服务成果有何工作打算?

答:市教委将进一步指导区县和学校按照“一校一案”“一案一亮点”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完善课后服务多元化实施机制。

切实规范管理,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鼓励和指导区县从实际出发,探索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学校、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课后服务阵地,健全社会专业人士、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等校外人员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机制、评估退出机制,利用多种资源、平台开展课后服务。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课后服务全过程监督管理。严禁“阴阳课表”,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集体教学、补课或培训等,严禁增加学生作业量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将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强化教育督导部门的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