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高新区一隅
铜梁区市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促进中心
“拿地即开工”的铭利达项目
入企排队·服务预约
以“铜梁温度”铸就“发展高度”。从“委办局长走流程”的刀刃向内,到“拿地即开工”的效率革命;从“入企排队·服务预约”的尊重赋能,到“数字营商”的精准触达,铜梁区正以改革突破瓶颈,以数字重构生态,书写“最懂企业”的营商环境新篇章。未来,铜梁将持续深化“用户思维”,当好服务员、店小二,让每一家企业都能感受到“如鱼得水”的创业环境、如沐春风的服务体验。
“您好!这是我们此前与企业预约的此次入企活动信息,请核对一下。”不久前,铜梁区蒲吕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谭滨峰和同事来到重庆市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的特种设备进行常规监督检查。
与此同时,来自铜梁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管理局、区经信委和铜梁高新区的几名工作人员也在扫重庆市鹿享家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何玉花出示的二维码后入企完成相关工作。
在相关部门完成各自工作离开企业时,入企相关负责人员再一次扫码,确定了本次入企活动的时间:各部门在1个小时左右完成了入企活动,均未超过预约的2个小时。
“我们提前在‘入企排队·服务预约’应用上选择了今天接待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准备材料、安排相关人员对接的时间都很充分,检查过程非常顺利。”何玉花介绍,“入企排队・服务预约”减少了企业迎检次数,让企业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营运中。
入企活动结束后,企业可对整个过程打分,评价结果铜梁区纪委监委直接掌握并全程监督。企业还可以随时通过该应用了解检查结果、优化建议等,便于畅通政企信息,实现沟通全天候。
此外,铜梁还通过“入企排队·服务预约”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A级企业实行“白名单”管理、免予检查,对信用D级企业定向重点监管,做到“守信者无事不扰、失信者寸步难行”。
“今后,政府部门入企活动事项,不管是现场检查还是政策宣传,必须提前通过‘入企排队·服务预约’应用与企业预约。未经企业同意,不得随意上门。”铜梁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滕长宏介绍,“入企排队·服务预约”制度是铜梁强化“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理念,着力打造最懂企业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
今年以来,铜梁坚持“涉企检查要最少、办事效率要最高、企业负担要最轻、服务保障要最好、企业获得感要最强”的标准,推出一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制度集成创新举措,全力推动铜梁成为全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改革创新的“策源地”、市场主体充满朝气活力的“示范区”。
打造办事无忧的政务环境
“真没想到,我就说了一句‘缺订单’,铜梁区委主要负责人就亲自为我们联系了多家企业,目前有两家都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4月21日,铜梁高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庆兰实业负责人极为感慨。
原来,铜梁建立了区领导联系镇街、项目、企业、专家人才“四联系”工作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政务服务向精准化、效能化转型升级。庆兰实业正是铜梁区委主要负责人“四联系”的企业之一。
在一次走访该企业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一句“我们不缺技术、不缺资金,就是缺订单。”引起了铜梁区委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并在不久后带着企业负责人走访了几家汽车生产企业,帮助企业找订单。
“四联系”工作机制,是铜梁着力为企业打造办事无忧的政务环境的举措之一。
“办理过程中,我们的指引清不清楚”“您觉得现有办理期限合不合理”……日前,铜梁区政务服务大厅里,某施工队正在进行道路开挖申请,一旁的铜梁区城管局局长蒋伟不时与申请人和城市管理审批岗窗口工作人员交流。
这是铜梁区委办局长“走流程”活动的一个真实场景。春节过后,一场以“流程优化、服务提质、效率提升”为主题的委办局长“走流程”活动在铜梁区全面铺开。铜梁区级各政务服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先后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主要包括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企业生产经营的高频事项和群众身边“关键小事”,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流程提速、服务提升。
在委办局长“走流程”活动中,铜梁各政务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分别每半年和每月,至少到区政务服务大厅体验一次,或以群众身份走流程,包括亲自办、帮代办、陪同办,或以工作人员身份坐窗口,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面对面服务。
“委办局长‘走流程’,将政务服务管理侧的流程体验和企业群众用户侧的办事体验相结合,直接感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铜梁区发改委主任张勇介绍,各政务服务部门将持续强化与企业和群众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走深走实。
不仅如此,铜梁还推出了“三证齐发+联合验收”工业项目建设“全周期”集成服务模式,让企业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交房即交证”。
正是得益于铜梁“三证齐发+联合验收”新模式,重庆铭利达高端新能源汽车镁铝合金精密结构件生产项目在2月16日拿到施工许可证,不到一周后即开工建设。
“传统的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往往涉及多部门串联审批,耗时长达数月。”铜梁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肖寒介绍,铜梁将服务前置,经审核确定列入“拿地即开工”项目储备清单的项目,按“规划许可、施工许可、配套手续”三线并行、同步推进,从而实现拿地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事项快速办理。同时,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推行规划核实、消防验收、人防验收和档案验收并联审批、联合验收,并限时办结,大幅减少审批时长。截至目前,已有18个重大项目纳入工业项目建设全周期服务清单。
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办事无忧的政务环境,铜梁还实施了企业服务“一站式”升级、深化开办企业“零+”改革、建筑工程“分段施工、分期验收”等改革措施。
构建安心舒畅的法治环境
为解决异地执法司法中存在的超标准超范围执法、法律服务缺位、“远洋捕捞”式执法和执法“后遗症”等问题,铜梁建立了异地执法协作机制,推进市场监管规则统一。
“异地执法协作的流程主要是异地行政执法部门来铜开展涉企活动时,企业诉求反映或部门信息上报归集,通过渝快政数字工作台汇集到区级治理中心,随即交办对口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提前预约,提供异地执法协作服务。”滕长宏介绍,异地司法部门来铜开展涉企司法活动时,由对口政法部门和属地镇街双陪同。异地执法协作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IRS )、联通渝快政数字工作台,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双陪同机制、多跨协同机制、监督考核机制。
铜梁通过构建异地执法协作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打造了安心舒畅的法治环境。同时还推出了数据服务企业行动,建立涉企案件“绿标签”机制等措施推动安心舒畅法治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铜梁区还通过实施“多元解纷暖企”“法律服务惠企”“法治宣传入企”三大行动,大力开展涉企调解工作,按需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等活动,打造园区“15分钟法律服务圈”,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提升法治供给准度。
“我们深入开展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首接首调’原则指派调解员进行调解,确保纠纷件件有人化解。”铜梁区司法局副局长余敏介绍,铜梁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园区行”,根据企业法律需求开展“菜单式”普法活动,不断畅通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通道”。
营造便利活跃的市场环境
“我们公司刚刚迈入升规门槛,仅三天,政府的升规补贴便火速到账,政府的高效率和扶持力度让我们倍感温暖,给予我们十足的发展信心。”4月21日,铜梁高新区某新能源材料公司企业负责人极为感慨。
为解决涉企政策兑现获得感不强的问题,铜梁提出了政策“免申快享”兑现模式,有效压缩办理补贴和资金兑付时效。
滕长宏介绍,政策“免申快享”不需企业提交申请和任何资料,部门在“渝快政”数字化政务工作平台筛选出的符合补贴条件的对象通过事件流转协同处置,处置结果通过渝快办和短信向企业发送补贴确认通知后,企业仅凭银行卡号和诚信承诺,补贴即拨到账。
政策“免申快享”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立了主动服务触发,数据全链流转,跨部门联合审批,企业评价综合反馈等四项工作机制。通过“数据驱动、主动服务、智能闭环”改革,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层层申报”到“无感兑现”,“单向审批”到“政企互动”的升级。
今年以来,铜梁已通过政策“免申快享”向4家新升规企业兑付资金25万元、12家企业16名人才兑付资金54.42万元,企业好评率100%,资金拨付时间从30天缩短至3天。
政策“免申快享”,是铜梁为企业营造便利活跃市场环境的真实写照。
同时,为打通“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第一公里,解决企业不会吹哨子,不掌握政府服务的具体事项,干部精准服务企业能力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整合政府、企业、产业、社会四侧数据,形成知识底座,打造“最懂企业的营商环境AI助手”。
“AI精准赋能的流程主要是企业通过渝快办上传数据并发起需求申请,AI助手生成服务事项清单供企业选择形成‘一企一策’需求包,通过区级治理中心全息地图推送企业需求预警。”滕长宏介绍,事件流转至职能部门,部门可通过AI助手打出提前量,做足功课形成服务预案后,与企业预约后上门服务。
截至目前,AI助手已为铜梁各家企业精准办理78项需求事项,企业服务更加智能、更加精准、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