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举行
1月2日,随着一辆全新H9驶下生产线,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第100万台整车顺利下线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处成渝发展主轴的永川区,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永川如何打破市场、融资、转型的桎梏,让民营经济崛起之路越走越宽?
为更好推动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永川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由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永川区迭代升级、细化实化形成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7+N”工作机制。在此机制下,全区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落细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这片土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热土。
据统计,2024年永川区民营经济对全区GDP贡献超七成,税收贡献超八成,城镇就业贡献超九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永川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
善倾听 强底气
“面对面”沟通增强企业信心
“目前,区商委负责分析商贸服务业运行情况,交通运输业如客运、物流是服务业,就业人数多,经营较困难,而该行业主管是区交委,区商委对情况并不熟悉,能否在管理机制上进一步捋顺?”
“建议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对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转化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在海外市场方面,如果我们企业要单独走出去,国外政策风险、安全、语言等都存在障碍,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帮助对接国外政府、协会等,带队让我们走出去……”
3月27日,在永川区行政综合楼236会议室,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举行。永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全区众多民营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会上,部分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踊跃发言,表达所想所盼,提出意见建议,会场气氛热烈和谐。
永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交流发言,仔细记录意见建议,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沟通交流、现场办公,要求有关单位立即研究,积极帮助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解决实际问题。
此次会议也是落实《永川区民营企业面对面季度座谈会制度》的有效形式,是永川区委、区政府更好服务和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让企业更了解政府,让政府更懂得企业。近年来,永川区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目前,已构建市管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会、镇街(园区)和部门联系相关领域企业、企业管家定点联系结对帮扶工作体系,并认真落实好系列工作制度机制,畅通交流渠道,倾听民企心声,建好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桥梁,切实为民企纾困难、强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民营经营主体反映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永川区委统战部(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区纪委监委共同建立落实《民营经营主体困难问题“四单一表”工作制度》,发挥“民呼我为”“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永企码上报”二维码等线上平台的作用,完善诉求问题收集归集、分办交办、督办跟踪、办结反馈等闭环落实机制,推动困难问题有效解决。
建机制 明责任
民企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从传统制造的精耕细作,到新兴产业的开疆拓土,为持续赋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永川区原非公有制经济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结合永川实际,制发《永川区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健康”若干制度》,即“1+7+N”工作机制。
按此机制,永川对重点企业明确1名市管干部作为服务专员,对所有企业明确1名镇街或园区干部作为服务管家,对招商落地项目确定1名全过程服务秘书,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专员’‘管家’‘秘书’都要首先熟悉政策,做到对答如流、精准匹配、及时兑现。这样才能当好服务员,让经营主体专心搞生产、大胆闯市场。”永川区民营经济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民企需求,今年3月,永川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按照建立健全“市管干部与经营主体常态化一对一交流机制、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机制、经营主体匿名评价机制”要求,迭代升级、细化实化形成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7+N”工作制度机制体系》。
“1”即《永川区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协调机制》,是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贯彻落实区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要求,协调推进、督促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有关重大事项落实的工作机制。
“7”即区级层面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制度,包括市管干部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商会、民营经营主体困难问题办理“四单一表”工作、民营经营主体重点问题市管干部包案、民营企业面对面季度座谈会、邀请民营经营主体负责人列席区委区政府重要会议、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监测、民营经济主体评价反馈等7项工作制度。
“N”即区级各部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工作举措,包括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区纪委监委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措施、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营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招商引资项目“招、落、服”一体化工作方案等若干项工作举措。
支持布局未来产业,支持民营企业踊跃投身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责任单位为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强化科创资源服务供给,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投资等创新资源,责任单位为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人力社保局……在“1+7+N”工作制度机制体系下,永川区各级各部门职责一目了然、便于监督,大幅提升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质效。
重实干 见成效
“五个支持”为经营主体发展护航
今年3月,永川区司法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启动“扫码入企”试点工作。执法人员扫码记录信息生成电子台账,企业可在线评价执法服务,打造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以前执法人员入企检查,我们难免有些顾虑。现在有了‘扫码入企’,整个过程公开透明,我们心里更踏实了。”永川区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表示。
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过去,永川区也曾存在服务意识相对滞后、办事流程较为繁杂以及政企沟通不够畅通等问题与短板。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1+7+N”工作机制的不断推进,永川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永川招商项目信义玻璃(重庆)就是获益企业之一。
信义玻璃(重庆)自2023年12月破土动工,至2024年10月具备点火投产条件,创造了仅11个月的行业建设最快速度。“最快速度”的背后,在于永川区量身选派了一名项目落地专属“秘书”,涉及的各类审批材料,均由“秘书”全程负责报送与精准对接。
不只是信义玻璃(重庆),豪斯特汽车零部件、翼信达汽车配件等项目均耗时仅10个月便顺利投产,绿佳摩托车项目落地永川后,仅1个月便完成所有前期筹备,快速开工建设。
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走。通过打造“办事方便不求人、专心生产无干扰、配套齐全成本低”的一流营商环境,永川区民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华为等品牌的配套供货商重庆富胜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产值8.1亿元;以长城汽车、雅迪电动摩托车、星星冷链、东鹏陶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聚集永川高新区;港桥产业园已入驻企业212家,投产145家,园内机器轰鸣,各条生产线飞速运转,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如今,永川已成为全市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民营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1.7万户,哈弗物流、长城汽车、理文造纸等7家企业上榜重庆“百强”企业榜单;玉琳茶业、永荣茶厂等打造永川秀芽系列茶叶,产品畅销国内外;世纪传奇“家蚕基因产业技术”实现生物大健康产品“永川造”;理文造纸等47家企业成长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永川要强,民营经济必须强。党委和政府要为民营经营主体营造好的环境,为民营经营主体发展保驾护航。”永川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2025年,将着力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公平发展;着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安心发展;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大力支持经营主体转型发展;着力营造良好要素保障环境,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通过营造“五大环境”、做到“五个支持”,举全区之力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持续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切实为永川加快培育建设重庆城市副中心、打造渝西国际开放枢纽蓄势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