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经开区植好营商环境“梧桐树”,引来高质量发展“金凤凰”
 发布时间:2025-03-1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以打造向“新”而优的一流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发力,聚焦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所得、群众有感,有序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创优区域营商环境,注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活水。

用心筑巢引凤

培植长青“营商树”

好的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是招商引资的强力磁场,是企业释放活力的“稳定器”。近年来,万盛经开区持续围绕政策完善、组织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投诉处理机制等方面,推动一系列营商环境优化举措相继落实落地,实打实地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助力茁壮成长,重庆凯烽原电线电缆有限公司、重庆万盛福耀玻璃有限公司、重庆冠宇电池有限公司上榜2024重庆民营企业和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榜。

万盛福耀玻璃车间,机械手将玻璃下线装箱

2024年,万盛经开区创新招商模式,招商引资从比拼优惠政策搞“政策洼地”向比拼营商环境创“改革高地”转变,建立“服务企业专员+‘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精准服务体系,系统谋划实施“1+6+5”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通过简化审批流程、精准梯度培育、加强服务保障等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重庆博奥镁铝、重庆昱华新材料等投资项目落地。2024全年签约项目24个,协议引资250亿元,到位资金105亿元。

重庆昱华新材料科技公司3600吨恒速、近等温镁合金挤压生产线

优化营商软环境

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实施“小微改革”,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推出便民惠企“潮汐窗口”、公租房申请“一站式办理”等改革20项。施工许可办理实行全流程网上无纸化办理,项目用地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存量房转移登记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30分钟,开办企业提速至1小时。

推动水电气领域改革。推行供水接入全过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实现用水报装无纸化线上办理。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前置服务等方式结合,用气报装实现零材料,用电报装环节精简至3个,时限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

构建联动审慎执法模式。与泸州、宜宾、习水、铜梁、江津、开州等15个地区签订跨区域联动执法协议,联动执法30余场次。在食品、教育、危化品等10余个领域组建联动执法队伍,开展“进一次门、查多件事”跨部门联动执法。全面落实“首违不罚”“轻微违法慎罚”制度,区重点行政执法机关依法作出不予处罚决定与行政处罚案件总数的占比提高5%。

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加强招标投标全链条监管服务,优化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机制,提升招标投标活动透明度和效率。工程类必须招标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顺利上线运行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2项功能,全面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

针对人流低谷期、高峰期和特殊群体需求等情况灵活启用“潮汐窗口”

提升营商硬实力

强健经济硬体魄

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关坝—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产值54亿元;对口协同有力有效,“产业合作库”入库企业200家,帮助开州销售农旅产品超4300万元。

健全人才梯次培育。迭代升级人才培育方式,成功获批“轻金属材料科学与成型技术实验室”。2024年,新增万盛经开区人民医院、重庆博奥镁铝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累计建成4个,新增入选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43人,累计入选59人。

深化产学融合改革。区职教中心与华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建成全市中职学校唯一的ICT专业实训基地,并获批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项目集训基地。打造市级机电技术应用、电子商务重点专业2个,汽修、旅游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电子信息紧缺骨干专业1个。

优化宜居宜业环境。创建“无废单元”、完成“无废工厂”、“无废学校”等20个无废城市细胞,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3.5平方米,连续8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9年获评全市“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先进区县”。

增强企业获得感

助推民企加速跑

全面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汇编工业、农业、科技创新、设备更新等13个行业,共计160余条惠企政策,推动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措施1000余条。2024年,帮助指导9家企业成功申报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12个、申报补助资金2026万元,34户企业享受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抵减政策、计提金额2292.77万元。

加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入实施“双倍增”行动,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723家,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完成率120.5%,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9家。成功搭建高新技术企业选苗育苗精准培育库,挖掘后备库企业68家,成功动员30余家企业纳入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政管理信息和特定信用信息上报率、合格率均达100%。在招标投标、科技成果评价等25个领域建立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效益。开展“信易+阅读”“信易+住房”“信易+旅游”“信易+税易贷”“信易+招标投标”应用场景,并融通信用万盛平台。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效能。建立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印发《万盛经开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万盛经开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方案》,组织区内银行机构、证券公司积极开展上门服务和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共推出52款金融产品,现场授信近20亿元,实现融资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打通金融惠企“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