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区县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群众办事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社会认同感日益增强。
云阳县
多措并举提升执行合同质效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云阳县多措并举提升执行合同质效,公正、便捷、高效地解决民商事纠纷,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法治体验感与获得感。
一是优化审执流程,压缩整体耗时。打造“12368热线+导诉指引”咨询服务模式,建成线上线下全方位立案网络体系。深入落实民商事案件网上立案无纸化办理规定,实现非涉密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无纸化流转。全面推行案件生效证明文书自动生成,深度应用“移动微法院”“易法院”等App,加强技术平台运用,开展线上庭审50余场,实现部分案件当事人由“最多跑一次”变“一趟都不用跑”。
二是建机制设平台,降低解纷成本。推行司法鉴定前置机制,实行诉前鉴定效力及于诉讼全流程。打造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行政调解为一体的多元解纷“综合超市”2.0版。不断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全力构建执行难综合治理格局,狠抓胜诉权益兑现。升级成立“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化解民商事纠纷,2021年化解纠纷1300余件、兑现案款6000余万元、节约解纷成本500余万元。
三是靠前主动问需,提升企业感知。建立“一街镇一法官”机制,33名法官下沉对接42个乡镇(街道)、2个园区,39名法官或法官助理定点服务73个村(社区)和18家民营企业,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长寿区
聚焦“村居+社区+城区”
全方位优化法律服务
长寿区聚焦“村居+社区+城区”,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村居聘法律顾问。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落实58名法律服务人员分别担任221个村法律顾问,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2021年以来,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770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50件,开展法治教育讲座261场,参与纠纷调解251件,代写法律文书127份,协助处理信访60件。
二是社区建工作室。建成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48个,开展法律专题讲座50余次,开展“一对一”法律咨询并提供“上门服务”100余次,深入社区开展现场服务150余次,发放公共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3000余张。
三是城区设调解组织。成立区级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业性矛盾纠纷调委会13个,聘请专职调解员116个,构建访调、诉调、警调“三调对接”社会治理体系。2021年以来,累计调解纠纷9799件,协议涉及金额3.01亿元,成功率达96.6%。
铜梁区
以区域协作为抓手
打造市场开放、要素齐备的一流营商环境
铜梁区以区域协作为抓手,多方联动聚合力,优势互补促发展,不断加速要素聚集,打造市场开放、要素齐备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参与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动“铜遂绵”合作,加入川渝产业园区发展联盟,与四川大英经济开发区签订共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与资阳、蓬溪等地区初步达成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共识。
二是深度强化“东西联动”。扩大与东部沿海地区协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飞地经济”,依托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主动对接广州开发区、科学城集团、广东化妆品质量管理协会等东部平台,探索东西部开发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新路,共引进美妆类、电子类、智能制造类招商引资项目21个,完成协议引资额90.91亿元。
三是积极服务“一区两群”。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巫山工业园区签订“飞地建园”合作协议,积极整合两地资源,共同挂牌成立合作园区,围绕产业共建、产业扶持、招工用工、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