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健康频道消息,进入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人才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更为突出。近年来,重庆卫生健康系统积极营造敬才、爱才氛围,广纳天下英才,同时加大本土人才培育,突出需求导向,突出梯队建设,突出政策激励,激发人才“活力”,强化引才“磁场”,厚植创新“沃土”,为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卫生人才总量已超过30万人。
引才、育才、留才 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三年前,山东女孩张燕燕在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完成博士后研究后,来到重庆继续她的学术生涯。“重庆市建立了国科大重庆医院以及重庆学院,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已是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市人民医院)研究员的张燕燕说。
同样选择重庆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南。这座城市让他心动的,除了国科大以及省级人民医院的发展平台,还有医院对引进人才的诚心和耐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做学科建设。
为吸纳优秀人才加盟,市内各大医院都跑出了“加速度”。重医附二院与多家猎头公司合作,全球招揽人才;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则依托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金字招牌,出台院内青年人才、临床人才、科研人才计划等,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重医附二院院长赵晓东表示,“四青”人才都可以开到百万年薪和安家费,还配有1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2到4个人的学科团队,科研启动经费等。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说,医院专门设置了重大项目支持,每个项目医院筹资200万元,年轻人才都可以申请。
“医院的临床、科研氛围,对医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支持力度,让我受益匪浅。”医学博士杨林2013年进入璧山区人民医院。几年来,他得到了医院在外出培训、专业研究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成长为泌尿外科主任。
璧山区人民医院院长郭进军介绍,为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近年来,医院投资数千万元购置先进设备为学科建设打基础,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肿瘤科、肾病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睡眠心理中心等10余个科室,都实现了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飞跃。
医疗人才的不断涌现,是对医院实现“治病救人”使命的最优办法。对于医院来说,营造良好的育才环境,将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重庆家庭医生“比业务、展技能”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设置了临床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专职科研工作PI平台,承担了医学本科实习、硕士/博士培养、博士后培养的层次教学工作。在诸多平台支撑下,该院已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带动相应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已与32所医学高校建立战略联盟,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高级职称人才近3000名。目前全市卫生人员总量达30.15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人皆可成才 服务全市人才大局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黄明会表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严格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按照“抓好系统人才建设,就是服务全市人才大局”的思路,坚持党管人才,在引才、育才、留才“3个方面”下功夫,为重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作为卫生健康系统的工作者,就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将人才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不断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重庆市卫生健康委人事处处长王玲说。
近年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深入实施系列人才工程,建立“国家级—省市级—区县级”三级人才培育体系,让各类人才“共同享受人生出彩的机会”,在全系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临床技能竞赛
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为人才集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接人才需求精准施策。一方面,创新人才引进新路径,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制定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目录清单,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引进工作,通过给项目、给平台、给经费、给岗位,为人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人才引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学科、促进一个领域的明显效果。另一方面,出台系列人才政策和措施,引导人才下沉,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基层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属地化医学类专科生考核招聘,基层优秀卫生人才选拔培养,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大轮训等,让基层卫生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有效提升基层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大考的人才培育方面,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工程、规范化培训工程、实施后备人才储备工程等,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建立适应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还创新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形成基本收入有保障,“基础绩效+超额绩效”为激励的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提升人才获得感。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引导医务人员下基层;区别对待科研、临床、基层三类人员,职称评审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倾斜,激发人才价值感。
合川区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暨“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十四五”时期,是重庆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成渝地区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优化现有人才培养项目。做强“医学领航”人才建设,增设医学创新人才团队培养、人才对外交流合作项目,支持打造国家级实验室、临床重点学科(专科)等。做优“医学枢纽”人才建设,增设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药学、综合管理等5类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夯实“中坚力量”。做实“医学守门”人才建设,增设区县医学头雁人才、优秀基层卫生人才选拔培养,抓好基层属地化医学类专科生、紧缺实用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以区县人才对接市级人才、带动基层人才。
同时,要建好人才引进平台,打造医学人才智库,动态掌握重庆医学人才信息、实行跟踪服务,主动对接渝籍海内外医学高层次人才回渝需求。以海内外院士为主,组建顶尖医学顾问团。建好科研孵化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及研究基地,重点支持儿科、病理、心血管病、传染病等建成国内一流,加快推进卫生人才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